往后面一看,留名是……徐长生。 再外后面翻,几乎每一条国策后面都有徐长生的批注。 徐长生为了开阔学生们的思路,也算是费尽了心思,每条国策下面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说得或许不是十分清楚,但都提供了一种十分另类和新奇的思路。 这本书成书的时候,连学院的先生都不释手,每人通宵达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从那以后,见到徐长生的眼神都变得古怪了起来,跟看妖怪一样。 徐长生给出的分析未必就全对,未必就惊世骇俗,但每一条的思路绝对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如同在榆木疙瘩上敲了一下一样,那是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现代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古代解决问题的思想的碰撞,所以无论是谁,看到这本书后,恐怕都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长辈们哆嗦地开始看每一条分析,可是……灯突然就这么灭了,气得他们差点跳了起来,谁这么缺德,这个时候将灯给灭了。 学生耸耸肩,“每天都是这个时候灭灯,该睡觉了。” 他们也想多玩一会,可是院长大人说,不睡觉第二天哪来神学习,严文殊先生也会带着人挨个挨个宿舍查看。 长辈们叹了一口气,“你们平时就学这些?” 学生们点点头,“对啊,其他学院不学这些吗?那当官以后怎么解决问题?” 长辈们:“……” 这些学生该不会以为,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学这些吧? 全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策啊,光是眼光和大局观,这群学生恐怕已经远超…… 长辈们脸古怪得很,他们确定了一件事,徐家子的学院真的是在培养丞相。 对了,今年的科举,也不知道徐家子的这些学生会不会参加,他们无法想象,到时候会是个怎样的现象。 此时,长孙皇后的小楼,李二也准备睡觉了,不过睡前还在想,皇后说今年的科举,会给他一个小小的惊喜,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惊喜? 第118章 第二天一大早, 李二还有他的官员们是在学生们的齐声朗诵中醒过来的。 仔细一听,读的是《大学》中的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声中, 明明还能听到不少幼的声音, 连李世民都不由得惊讶的道, “小班的同学该不会也在学《大学》了吧?这可是科举的终考内容了。” 长孙皇后摇摇头,“这倒不是, 他们只是跟着大班的学生一起朗诵而已。” 李世民这才松了一口气,不然也学得太早了, 不过,这么早就耳濡目染这些,以后学起来还不得特别简单,学院的氛围真的不错。 一群大臣也十分好奇的从学舍门口路过, 他们以前可没遇到过一个学院的学生齐声朗诵的, 这声音听着就让人摇头晃脑的特别舒服,他们都是读书人,特别喜读书声, 不由得就对这些学生多了一些好。 往学舍里面一看,就看到一个个小罗卜头,张红着脸,仿佛要使尽最大的力气一样在朗诵。 不仅先生们喜他们读书的声音, 他们自己也喜。 小班的同学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读的是什么,但大家一起读, 还声音一致,他们可喜了, 每天早上的朗诵,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一个个小同学,脸上兴奋得跟红苹果一样,看得一群大臣又是好笑,又有些震惊,“在如此氛围下熏陶出来的学生,一点也不会比那些书香门第的差吧?” “等他们长大以后,我大唐恐怕会出不少人物啊。” 读书人,环境的重要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无论天资如何的了不得,如果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最终也会泯灭于众,而天资不及者,如果读书环境好,又有名师,未必就没有惊人的成就。 特别是昨天和自己后辈住的那些看过《十年科举三年模拟》《十年国策》的大臣们,心中更是叹,那些只知道学四书五经的学生,怎么和这些学生比?这些学生可以说每天都在科举的题海中度过,而且学的还是实策,那是正儿八经解决问题的学问,不仅和科举紧密结合,还拓展到了实用阶段。 当然知道这些的也是个别大臣,十分默契的什么也没有说,他们还想着他们其他后辈也来学院学习勒,回去之后就偷偷摸摸开始安排,人多了竞争可就大了,这些大臣心里明白得很。 心照不宣。 徐长生起后,就安排这些大臣医官们去食堂吃早饭,让他们也体验了一把食堂的丰盛。 一群大臣吃得那个开心,“学院的食堂居然比我们伙食还好,真是羡慕啊。” “这些学生的生活真好,跟世外桃源一样。” 不过听说学生吃饭每天都得自己凭劳动挣饭票后,又有些佩服学院培养学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不错不错。” 连几个丞相都点点头,“朝中还有些五谷不分的官员,让他们来看看这些孩子,也不知道他们羞不羞臊。” “可不是,那些谷和粟都不分的官员,哪知道大唐百姓的辛苦,这些学生每天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以后将心比心,也更能体谅百姓的辛苦,至少以后放到地方上做官,不求对百姓多好,但总该会对百姓多一份怜悯之心。” 丞相们不停点头,现在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从小就读书,没有沾过农事的占大部分,就这么放他们去地方上管理一方百姓,说实话他们自己都不怎么放心,但又有什么办法?读书人不都一个样,但徐家子学院的学生好像就不同。 如果他们知道徐长生的这些学生基本什么农活都会,不知道会惊讶成什么样。 连徐长生的这些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谓的赚饭票,让他们学会了多少农家耕作之事,而徐家村的耕作都是最先进的,等他们以后到地方上做官,和其他地方落后的耕作一对比,肯定就会发现不同,就会自发的想要改变,而这些先进的耕作知识就是带动地方发展的功绩,到时候整个大唐也会因此受益。 当然,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点,还真以为只是院长给他们安排的赚饭票而已,以徐长生的聪明劲儿,怎么可能做无意义的事情。 不知不觉的学习和接受才是更可怕的,他们会自然而然的以为徐家村的一切才是正常的,其他地方也应该也是这个样子,而等他们真的接触到外界落后的一切的时候,估计第一时间就是懵,原来外面和徐家村的差距这么大啊,然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关乎他们的业绩,也关乎造福百姓。 吃过早饭,徐长生就开始安排医官们学习接种牛痘的事情。 带着一群医官进入学舍,医官们懵了,因为除了他们还有……两百名医学院的学生。 医官们有些生气,难道徐家子准备让他们和一群学徒学习不成?他们能进入太医院,每个人的医术肯定都是十分不错的。 徐长生还真是这个打算,既然要教接种牛痘,他的学生肯定是第一批学习的人不是? 徐长生也不管这些医官都变黑的脸,反正有陛下在上面着,这些医官最多也就脸不好看而已。 太医正也发现了这些医官变臭的脸,他虽然是前太医正,但因为高超的医术,在太医院威望十分的高,没好气地说道,“现在嫌弃别人,别到时候被这些学生打脸,也不怕脸皮挂不住。” 太医正还真没有说,因为接种牛痘涉及的知识和病毒病原体这些有关,这些医官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而学院的学生,学的基础就是这些,接受起来可要快得多。 医官们听太医正这么说,不由得一愣?他们太医院的医官还比不过一群学徒? 太医正怎么来了学院就不将太医院当回事了还不屑他们了。 医官们也不闹事了,他们心里憋了一口气,他们倒要看看,到时候谁打谁的脸,让这些学徒们知道,姜还是老的辣。 整个学舍将近三百人了,还好徐长生当初设计了这么个开大会的礼堂,不然还真坐不下。 第一课是由太医正主讲,太医正一走上讲台,下面学生中就传来,“起立”的声音。 然后在一群医官懵的目光下,两百学生齐刷刷的站了起来,站得笔直,然后是整齐划一的声音,“老师好。” 那气势可不得了,连瞌睡没睡醒的人都来神了。 太医正嘴巴都笑得合不拢,看看这些学生多么的尊师重道,严文殊那老头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懂礼知礼,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一群医官被震惊了一下,不过有的人心中却道,不过是表面功夫,来学院可是学医的,不是来学这七八糟的东西。 要是徐长生知道他们的想法,恐怕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学院的学生可不仅仅是来学医的,他更看重的还有医德,一个医术再高超而没有医德的学生,学院是不会承认的。 从学院走出去的医者,无论是神面貌还是其他,肯定都大不相同,可不是什么江湖郎中都能拿来比较的,徐长生希望,他能以这些学生为荣。 太医正笑眯眯地让学生们坐下,太医正来学院一心扑在研究上,还没有正式给学生们上过课,这算是他的第一课,但他有些理解为什么医学院的其他两位先生每天上完课还能神抖擞了,有这么一群学生,上课估计都觉不到累。 学生们坐下后,齐刷刷的将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摆开,然后手里拿起笔,等着开课,院长大人说了,再好的记忆也不如烂笔头,他们深以为然,深有体会,以前明明在课堂上记得的东西,但下了课一会儿就给忘了,所以随时做笔记再复习成了他们学习的习惯。 太医正看看这些学生,再看看那些空手的医官,也不由得慨,那些医官真以为他们个个都是天才?都能完全一字不漏地记住他讲的东西? 太医正刚才说某些人要被打脸,本来也只有几分把握,现在嘛。估计八九不离十了。 叹了一口气,算了,以前他就在太医院,本来就是这样子,还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难怪学院的学习进度非常的快,学生又都能跟得上。 太医正干脆直接开讲,“在学习接种牛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小的基础常识,我这一课就是主要教大家知道什么是病毒什么是病原体,具体怎么培养病原体和病毒灭活,将由孙思邈先生在下一课讲解,所谓病毒……” 太医正开讲了,这是全新的知识。 学院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虽然这些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还进实验室亲眼看过,亲手作过,但他们还是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记录一下以前薄弱的知识点。 而……医官们一脸懵,太医正在讲么?他们是在听天书吗? 太医正的每一个字他们都听清楚了,可连在一起他们就什么也不懂了。 面面相觑,互相看了一眼,果然在其他医官脸上也是相同的表情。 再看看那些学生,却是一副明白,理解的样子。 靠,啥情况? 太医正讲得不快不慢,但因为是新知识,医官们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他们可没有医学院的教科书,忘记了还可以翻书自学去。 太医正这一讲就是一个上午,虽然都是些常识,但因为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所以看上去内容特别多。 太医正看看天,学生们还得去挣饭票,不然午饭就没得了,对学院的规矩,他来了一个月,还是十分清楚的,说道,“今天上午的课程就这样吧,们都记住了吗?记住了我们下午继续。” “记住了。”一群学生齐声道,留下一群茫然的医官,这么多内容怎么就能记住了? 太医正点点头,“那下午继续。” 一群医官懵了,他们没记住的怎么办?他们可是陛下要求来学习的,要是没学会陛下还不得…… 正准备说点什么,太医正已经让学生放学了,长孙皇后已经在外面等着带学生去挣饭票了。 医官们肯定是不用像学生一样去挣饭票的,等学生们都走后,正准备说话,这时候医学院的两位先生走了进来,他们刚才也在旁听,说道,“太医正,您教得太慢了,平时我们教的进度要快得多,你太小瞧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了。” 他们对他们的学生是最了解的。 本来要上前让教慢点的医官们,愣是将话给憋回去了。 学院的这两先生啥意思啊?还教快一点?特么好想骂人。 太医正看了一群医官一眼,然后笑着点点头,等两位先生走后,这才叹了一口气,他以前毕竟是太医正,对太医院还是有些情的,对医官们道,“知道以后不要小看任何人了?徐家子学院的这些学生,有时候连老夫都不得不说一声佩服,何况是你们?下午你们也准备好纸笔记录吧,反正我是没脸因为你们的原因将讲课进度慢下来的,至于上午的内容……我拉下这张老脸去给你们借一本医学院的教科书,这都是教科书上的基础内容,你们自己拿去抄录。” 这还只是基础内容?医学院的学生到底学习的都是些多神奇的医术? 太医正说完就走了,听不听得进去就看他们自己了,到时候要是学院的学生都学会了接种牛痘,而这些医官没学会,他不用想都知道陛下会是什么态度,该说的他都说了,造化如何看他们自己。 长孙皇后带着一群学生去赚饭票,今天的任务是收割稻子。 一群学生放好笔记本后就浩浩的去了。 学生分工成了两批,一批拿着镰刀割稻子,一批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做的斗桶前学着打稻谷落粒。 学生们拿着镰刀,“这个好锋利,一割一把,百姓们收割稻谷也不是那么困难嘛。” 另一批学生,抱着一把一把割好的稻谷往斗桶里面打得啪啪的,越打越有劲,“粒也不难嘛。” 长孙皇后有些捂脑门,这些学生还真是……说得轻松,以为其他地方也像徐家村,能有这么好用又简便的工具? 其他地方是如何收割稻米和粒的,她清楚得很。 等这些学生自己去发现吧,正如徐家子说的,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他们去教,有些事情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或许更好一些。xIaP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