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只要谢玄一声令下,带着更大头的部队返回建康,京口的混 才刚刚开始。 为了争夺为数并不算多的军饷,士兵们也会发生争斗,即便大家都是同乡也是一样。 诸如刘裕、檀凭之等顺利晋升将军的人就不说了,人家拿的军饷都是大头的。 那些最普通的士兵,尤其是步卒,拿到手里的军饷,本来就没有多少,还要继续供养家人,一些家口多的士兵,也确实是捉襟见肘,十分困难。 钱不够怎么办? 当然是靠偷靠抢了! 所以,每次这种时候,都是士兵之间发生一些恶 事件的重要节点,对于刘牢之这种只自己合适,别人一概懒得管的人,对于这种 象,才不会理会。 一概 由京口人自己解决。 你们不是能打吗,那就凭武力取胜,谁的拳头硬,谁就能拿大份的。 现在,这份差事 到了刘裕手中,一切就要大变样了。 刘裕 情 野,却 中有细, 到他手里的任务,不管是上阵杀敌,还是管理军队,他都能同时从大处和小处着眼,处理的非常细致。 这件事 给刘裕来办,谢玄尽可放心,他绝对不会贪墨一笔钱,也不会中 私囊让兄弟们吃亏,自己享福。 毕竟,当刘裕囊中羞涩的时候,他都不会亏待乡里的兄弟,现在有了钱,自然是大手一挥,公平分配了。 也不必担心因为争夺仅有了一点钱财,士兵们会大打出手。都是刘牢之那厮不愿意去管,才会出现的事情。 别看刘牢之和刘裕都姓刘,但他们并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刘牢之出身彭城,而刘裕则是正经的京口人。 刘裕会为了京口人着想,那是因为他在这里土生土长,刘牢之怎么会在乎京口人的死活。 刘裕没有入行伍之前,就是京口最能打的乡民,威信大大的,几乎无人不服。 现在又有将军的身份护体,自然就对京口的百姓,甚至是京口籍的士兵就天生的具备一种威慑力。 不必他多么严厉,士兵们都会自然而然的听他指挥。 作为一军主将,谢玄对京口事项的 代大体也就是这些了,他不会去理会那些具体 作。 以前刘牢之做的那么烂,他还是放心的 给他去做,而现在,有了刘裕这样靠得住的人,就更不必谢玄去 心了。 被临时揪起来的士兵们,站姿虽然稍显松散,但是秩序已经是相当的好了。 谢玄的眼神从士兵们的脸上划过,虽然他们的状态并不算好,但他已经相当 意。 “就这样散了吧!” “稚远,我们在此处休息一夜,明 启程,回建康去。” 天 已晚,人困马疲,谢玄也累了,不想再走。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开赴京口城内,回到北府大营休息。 那里是北府主将的长期驻地,拥有众多固定建筑,各种衣食用品齐备,谢玄只管入住即可。 快点吧! 快点吧! 老子都要累死了! 年纪大了,骨头都快散架了! 第494章 兵源问题 他们为什么还不动弹? 谢玄的骨头在叫苦,谢玄的脑袋很疼。 他虽然还在壮年,但是 力到底是比不上王谧他们这群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了。 此刻,他最大的期盼就是立刻奔到京口大营,沐浴更衣,躺在 上舒舒服服的休息。 然而,年轻人却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是有话要说。 “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为了能早点出发,谢玄只得率先发问。 在几位主将身后,北府的士兵们现在也目 期待之 ,他们也想赶快回家啊! 老婆! 孩子! 还有那热炕头! “谢将军,关于京口籍士兵的安排,晚辈还有点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谢玄嘴巴一 , 出了了然的神 。 呵呵,就知道你们是想在这件事上发难。 谢玄忽然有些崇拜自己,不对! 应该说,王谧的发言,让他对自己的崇拜更提高了一个层次。 老夫果然是料事如神呐! “但说无妨。” 不让说也不行,看看那些年轻将领的脸 就知道,这是他们共同的意见。 不过是让王谧这个官位最高,身份最体面,当然了,也最会表达的人出来说话而已。 果然还是京口帮啊! 到哪里都不会变。 趁着王谧还不好意思开口的这个瞬间,谢玄将在场几位小将脸上的表情全都看清楚了。 他们全都是和王谧一条心! 甚至有些人,比如那油滑的主簿何迈,更是一直看着王谧, 出了一种崇拜的表情。 “属下愚见,京口籍的士兵可以短暂的在京口休整,却不能长期散落在京口。” “这是什么意思?”谢玄眉头皱起,显然确实很 惑。 “老夫听不明白,仔细说说。” 他大概可以听出王谧的最终目的,就是不让京口籍的士兵全都原地解散呗。 可问题是,如果王谧他们是揣着这样的心思,直接挑明了说就好,为何要拐弯抹角的。 “属下认为,京口籍的士兵确实战斗能力更强,作风果敢彪悍,但是一旦让他们在乡间休息的时间长了,武艺必定有退化,体力也会大不如前。” “诚然,士兵们大战归来,是一定要给他们休沐的时间,让他们能与家人团聚的。” “可是,属下认为,这段时间不宜过长。” “京口籍的士兵不同于普通的 民,他们本就是经常应征入伍的,作战意愿强烈。” “这样的士兵,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最好将他们还是重新召入北府, 常 练, 悉军务,不是更好吗?” “不要等到大战在即,再去临时征召士兵,虽然战前一般也会对士兵们进行训练,但是那毕竟只是临阵磨 ,效果不佳,也影响士兵们的士气。” “这怎么能成?” “你是说,让北府一直供养着这些京口兵吗?” 谢玄一张口,王谧终于知道他一直纠结的问题在哪里了。 钱! 说白了! 一切都是钱闹的! “确实如此。” 虽然王谧知道大晋朝没钱,能够归属于朝廷调拨的钱,是少之又少,但是他还是不能说假话。 目前为止,为何晋朝在南北对峙中总是胜少,败多? 归结为一点,就是因为晋朝的常备兵源,太少了! 晋朝不比江右那些蛮族,他们的士兵总是在备战状态,时刻准备着跨上马背。 虽然他们在名义上不会长期供养太多的士兵,但是,实际上,却基本等同于长期供养。 以前秦为例,他们虽然掌控着幅员辽阔的疆土,但是疆土之内的所有青壮男子却并不能全都为他们所用。 因为疆土之内更多的百姓,都是汉人,一方面,汉人百姓也不愿受到异族驱使,即便勉强登上战场,也都是出工不出力,不愿卖力征战。 另一方面,氐人也不信任汉人。 他们不仅不信任他们的忠心,也不信任他们的作战能力,毕竟,这个时代的最强战队,还是骑兵队。 平心而论,在战马上,汉人的平均作战能力绝对不是氐人的对手。既然我们自己就实力强劲,为何还要费尽心机的去训练汉人? 氐人入关本就少,这不是他们不想迁居中原,实在是他们的人口基数就少。 如果不能凝聚力量,用武力 制,应该说,把氐人打散扔到中原,氐人很快就会 受到泥牛入海的快 。 氐人进入中原之后,虽然放弃了游牧的生活,定居下来,但是,他们的基本生活单位没有改变,大约还是部落制为主。 就好像鲜卑人、羌人的部落一样,他们虽然投降氐秦,但是仍然是原来的部落首领统领部众。 氐人、鲜卑人,他们的士兵总是召之即来,来既能用,因为他们平 里基本上也保持着战斗编制,训练也没有落下。 更重要的是,骑马涉猎就是氐人、鲜卑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男子,天生就热 这个,人手一把弓弩,百发百中是常态。 只要能把人头聚在一起(这也相当容易),跨上马背就可以打仗。 但是这些事情,晋人 本做不到。 从常住人口来讲,晋人并不少,但是能作战的士兵就太少了。 江右的氐秦可以将耕与战分离,他们的作战更多依靠的是原有的部落士兵,而耕种提供粮食,则是被统治之下的汉人来进行。xIaP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