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还是看看吧! 虽然,好像应该也没有什么意外。 在众目睽睽,万众期待之下,王谧终于打开了那个用蜡封好的竹筒,很是不情愿的展开来。 哎! 要是谢安写来的多好? 可惜啊,这个时候,谢安是不可能给他暗中下命令的,他还是一个很顾忌个人名声的人,同时也不想在大胜之后再让朝廷众臣抓他的把柄。 反正呢,胜仗是我的好孙婿拿到手了,不管王谧怎么想,也不管事实的情况如何,在朝廷上的那些人看来,这份功劳理所应当的有老谢一份。 王谧代为执掌北府兵,本来就是因为有谢安的支持,王谧他才能指挥得动北府兵。 要不然,他以为他是谁? 朝廷上的大臣,谁愿意听他的指挥? 还把这样一支重要的军队 给他,做梦吧! 于是,王谧频频获胜,这就等于是谢家更加将北府兵拿在了自己手中,甚至连王谧自己的家族琅琊王氏得到的好处都不能和谢安相比。 谢老爷子为人谦和,他很清楚,最近的谢家孙女婿实在是太招眼了些,而他作为长辈,自然还是应该低调些。 最近一次从建康给王谧写信,已经是八天以前了! 现在朝廷既然发出了正式的诏令,那就肯定是对外宣布了的,谢安自然也会知晓。 朝廷都出手了,哪里还用得着他老谢跟着瞎忙活。 王谧终于打开了书信,兄弟几个的心非但没有放下来,反而提的更向上了。 怎么样? 到底怎么回事? 朝廷说了什么? 快给个准话! 兄弟们热切的眼神就在面前,王侍郎的眼珠子也盯在那一卷纸上,这个内容,还真是…… 毫无意外可言…… 刘裕 了一口唾水,紧张到了极点,真是不知道这个脑壳有包的朝廷又会说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话来。 “你们看,我就说了吧,想在此处多呆一段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的。” “寄奴,你还想顺势去北伐,这完全是在做梦。” “看看吧,朝廷招我们回去呢!” 王谧把那书卷 给其他几个兄弟,兄弟们看后,每个人的表情都开始变得复杂。 或者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明天就启程?” “这么快?” “难道,是朝廷发生了什么变故?着急让我们回去支援?”说到底,刘裕还是个善心人,秉 纯良。 竟然还会以为这样一封威 利 的信,是朝廷有难处的情况下才写出来的。 要是朝廷知道,远在邺城的刘裕,竟然对他们如此忠心,不知道会不会立刻给他一份大礼。 甚至是把北府兵直接划给刘裕掌管也说不定。 “确实就是要求我们明天就启程,但我想,朝廷那边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大军打了胜仗,夺取了北方的土地,这在以往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这段 子,简直是晋南渡以来最好的一段时光了,就这样的好时候,还要闹出 子来,不太符合朝堂上的那些大臣的做法。” “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即便我们打了胜仗,也不能说回去就回去吧,大军总是要休整一段时间的吧,难道,连这个时间都不给?” “这也太仓促了吧!” 仓促? 确实仓促啊! 但是,朝廷就是这样,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算是北府兵立下了大功,夺回了旧土又如何? 那不照样还是替朝廷打工的? 既然是给朝廷打工的,那就可以按照现代的公司理论来解释朝廷的这一行为。 你打了胜仗,功劳不是你自己的,而是朝廷的,功绩也不可能是你自己的,而是属于大晋朝廷的。 换言之,就是属于大晋的! 既然功劳和功绩都是我们的,那我们为什么没有权力指挥你们? 我们让你生,你就能生,我们让你死,你就得死! 就是这样跋扈,没有道理可讲。 至于你大军长途奔袭的疲累,是不是要先把军饷发到位,那等小事, 本就不是朝廷要担心的事。 当然了,很多时候,朝廷也不是这般没用,更不是这般刻薄,如今,他们这样做,很显然,是王谧等一干人等得罪了朝廷上的诸位同僚,还把北府的将士们给连累了。 “你们难道看不出来,这封信,就是冲着我们来的!” “朝廷,这是在给我们脸 看呢!” “难道,他们还想惩处我们不成?” “我们可是胜利之师!” 刘裕跳起来了! 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赏罚不明。 朝廷上的人就坐在建康城里,不动不摇的,还不吃一点苦头,甚至不必担惊受怕,就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 这又是什么道理? 如果说大家打败了,灰溜溜的回到建康去,朝廷这般处置还算是有点道理。 可现在,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好不容易获胜的将士们? 刘裕侃侃而谈,一腔愤恨简直是无处抒发,然而,王谧又有什么办法? 恨只恨自己的能力还不够。 如果这个朝廷是他说了算,就绝对不会这样对待前线的将士们。 “寄奴,你这就是意气用事了,其实,要我说,朝廷恐怕还巴不得我们打败仗呢!” “这又是什么道理?”刘裕明显 觉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哎! 这个道理要是说起来,那可就太多的弯弯绕了。 要想给刘裕解释清楚,想来是不容易的。 关键是,他那个直来直去的脑袋瓜, 本就无法对这样的事情理解 收。 大晋朝廷历来孱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越是孱弱的朝廷,却有的时候对强大的地方部队越是忌惮。 就比如现今的大晋朝廷,因为自己是个弱 ,只能偏安一隅,于是,也放弃了挣扎, 本就不想收回失地。 既然朝野上下都是这样的主张,那么北府兵的接连大胜就变得很是不得人心。 显摆你们了是不是? 你们想干什么? 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战斗力提升的竟然这样神速,是不是不只是应对外敌的? 会不会也想指向朝廷? 都不用去核实,王谧就知道,如今的建康朝廷上,上上下下弥漫的都是这样的说法。 这些从这封措辞强硬而又急促的诏书上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司马曜还在,王谧勉强还可以做些其他的猜想,但是,现在他已经驾鹤西游,坐在皇位上的,是话都说不利落的小娃娃司马德宗。 他会写诏书吗? 他甚至连今天想吃什么都表达不清楚。 于是,这封诏书是出自谁之手,就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了。 只有一个人! 王恭,王阿宁! 只有他会在这样 喜的时刻,给王谧找麻烦。 也难怪,人家王恭现在的位置实在是太有利了。 太后是自家妹子,而被推上皇位的,又是个 着鼻涕泡的娃娃, 本管不了事。 于是,这城中的大小事情,可不就全都是王恭一个人说了算。 人家不但要说了算,人家还要专门给王谧难堪。 其实,他不写这封奏疏,左不过五天,王谧就会启程返回建康了,绝对不会迁延太久。 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他偏偏不依,偏偏要送这样一封诏书来,装出指挥者的样子来。 说起这件事,还真的让人心里很不痛快。 建康距离邺城何止是千里远,一来一回,最快的脚程也需要十天,而现在,邺城大战才刚刚结束一天,这封调兵回建康的诏书就送到了。 这正常吗? 要知道,在上一份王谧转 给朝廷的书信之中,还只是汇报了大军已经抵达邺城脚下,正在伺机而动。 至于前线的状况怎么样,仗打的究竟如何,可还都没有提到呢!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朝廷的诏书居然就已经到了! 也就是说,对于朝廷来讲邺城一战的输赢并不重要,即便是打败了,即便是 本就没有开打,也无所谓。XIAp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