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京口历练的时候就开始了吗?” 王荟一个轻轻的大 气,就让王谧整个人差点 过去。 直到看到他脸上的笑容,王谧这才意识到,他刚才的担心,完全都是多余的。 而眼前的这位长辈,完全就是想看他的笑话,才故意那样表现的。 花了好长时间,他才重新恢复了平静。 “具体什么时候,我也记不得了,但是,从襄 一战之后,我的野心就越来越不能控制了。” “只要战术得当,我们也可以战胜氐秦、鲜卑等强势的部族,除此之外,时机也很重要。” “如今,氐秦崩塌,北方大 ,纷争不断,这不正是我大晋进取的好机会吗?” “若是以前,肯定有不少朝廷大员都会主张,既然北方 战,那么我们只要巩固好江淮防线,不让他们打过来就是了。” “恕我直言,在当前的朝堂之上,除了我,没有一个大臣敢于夺取更多的城池。” “因为他们早就已经丧失了进取的勇气!” 勇气! 不是谁都有的,也绝对不是喊几个口号就能 发出来的。 朝堂上站着的这些大臣,他们只需要把当前的利益保护好了就行,哪里还有那种冒险 神。 甚至,他们还会惧怕冒险。 因为,他们不是一无所有,他们拥有的东西很多,很多,他们惧怕风险,他们也不愿意受到挑战。 一旦出现风险,把他们的好 子给破坏了,那可如何是好? 所以,想要让世家子弟冒险, 本就没有这种土壤,他们也绝对不会这样做。 这就是现实的情况。 所以,这件事,落到王谧的头上,也算是时也命也。 而现在,他也不过是顺势而为。 “你说得对。”既然选择了主动向王谧说起这件事,那么,王荟的态度就是很明确的。 他也想到了这一层。 “我们确实早就已经丧失了锐气。” “想当年,还是有不少智勇之人的。” 在王荟的头脑中,此刻,又会显现出那些人呢? 是祖狄? 是郗鉴? 甚至是……桓温?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大晋境内,连桓温那样不安于室的世家子弟,都找不到了。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气息,虽然,很多人把那称之为是体面的享乐。 但是,但凡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的人,都不会不清楚,这样的好 子,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毕竟,国境之内的人要享乐,那国境之外就必须有一支强悍的部队,去用武力来维持这一切。 大晋,难道是存活于治世吗? 自从晋南渡以来,大晋的四周不只是不太平,甚至还危机四伏。 到处都是威胁的力量,而到了今 ,这种威胁,也丝毫没有减弱。 而现在,建康城里的人可以继续歌舞升平,嬉笑玩闹,那都是因为有北府兵在为他们抵挡敌军的刀锋。 几个邻近的国家之间,争夺资源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还有这份心,那么战争也就是不会间断的。 是谁带领着北府兵殊死奋战,为大晋境内的百姓换来了美好和平的生活? 是王稚远! 就是坐在这里,看似文弱的书生,王稚远! 没有他,就没有大晋今天的局面。 而他的功劳那样大,不只是远远超过了琅琊王氏内部的这些子弟,甚至是朝堂上其他家族的子弟,也早就被他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谁能是他的对手? 既然建立了这样的功勋,那么,他应得的,也就不止于是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怪不得,你小子,朝廷许给你那么多的赏赐,你一个都不要,原来……” “你是早就存着这样的心思!”王荟欣然笑道。 一切都有了解释,非常合理的。 有了对整个朝廷的追求,那些赏赐还能算的了什么,挥挥手就可以扔了! 本就看不上眼。 “好啊,稚远,既然你立定了心意,那作为族长,我也没有不支持的理由。” “你就放手干吧!” 这就……完了? 王谧本来还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要充分的说服王荟,不让他从中作梗,给他制造困难。 却没成想,王荟不但是没有给他设置障碍,反而还宣布将全力支持他。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也是王谧疏忽了。 在王稚远将要夺取朝廷这件事上,琅琊王氏会吃亏吗? 当然不会! 看似当前的投入确实是比较多,但是,只要王谧能够连战连胜,最后夺取了北方,那么,琅琊王氏可就发达了! 这样的好事,谁会拒绝? 当然了,王谧做的事,和琅琊王氏一直以来秉持的观念是决然不同的。 琅琊王氏的座右铭,就是当好官,一定要当官,并且,为了把世代当官的好形势延续下去,还世代传承了一套家学。 就是要求子弟不可以过于放纵,不可以过于放 ,不可剑走偏锋,一定要在时代的接受范围之内享受生活。 而做官,自然也是如此。 我们要做的,就是拱卫一个又一个的朝廷,帮助他们治理国家,但是我们自己,抱歉,对于当皇帝这种风险 极大的职业,我们不 兴趣。 或者说,为了规避风险,将自家的富贵一直延续下去,琅琊王氏舍弃了可以和司马家争天下的可能,却选择半分天下。 而这种半分的结果就是,司马家和王家的权力都被限制了一部分,而朝廷颠覆的风险,自然是由司马家来承担了。 就算是没有了大晋朝,琅琊王氏的子弟,依然可以在南朝的各个朝廷间 转,高官不断,极大限度的保有财富。 当然了,这样的方式也有极限。 遇到强势的朝廷,诡计多端的皇帝,不接受他们那一套世家子弟三六九等,先天高贵理论的,就完蛋了。 而这样的人,当然是有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家学渊源做指导,王家代代涌现的都是那种画风并不太清奇的人。 没什么意思。 与琅琊王氏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隔壁,同样如 中天的陈郡谢氏。 谢氏一族就不太讲究当官的哲学,对于所谓的修身之道,也并不严格的要求。 从谢安开始,就比较追求天 的解放。 恃才放旷,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谢安开始,谢家就盛产各种画风清奇的男子,女子也有不少。 他们的行为乖张,很多时候,不顾一切。 但也因为这份自在逍遥,让谢氏一族的人,在历史上留名的更多些。 当然了,因为画风过于清奇,对于一直维持家族的势力这种事情,也并不是特别的热衷,以至于,谢家的崩溃来的比王家早多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而到了王谧这里,他将要突破的,可不只是个人,也不只是当时当代的王家人,大晋朝廷上的人,而是整个大晋朝已经延续了上百年的一种社会伦理准则。 你琅琊王氏都已经是顶级世家了,就算是在世家圈子里也是顶 的存在,你还有什么不 ? 你居然还想当皇帝! 这不是既要又要吗? 也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准则,可以看到,不只是晋朝之后的南北朝,亦或者是更后面的朝代,都从来也没有出身世家的子弟,能够登上皇位的。 一方面是这些家庭的子弟也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另一方面,当然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不同。 而王谧呢,他现在就是要打破这种既有的观念,承担起做皇帝的责任。 这样好的局面摆在眼前,要是再不奋起,岂不是对不起来这一遭? 王谧这边能够得到的消息,王恭那边自然不会一无所知,他不只是知道了谢安已经回城,同时,连王谧在他之后进 ,面见了太后娘娘这件事,也是一清二楚。 绝对不是王阿宁能掐会算,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这些消息,而是,他在内 也有眼线,这些消息,眼线都会适时的告诉他。 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我们王阿宁也是朝廷宰辅了,这么体面的身份,整个朝廷上的大臣,基本上都唯我是尊,在后 安 一两个眼线,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这个后 里,有对太后娘娘忠心耿耿的小得儿,也就有不愿意跟着太后娘娘跑的。 小顺子就是其中之一。 一早他就和王恭 好,而之所以走到了这一步,还是因为,在和小得儿竞争太后娘娘眼前的大红人的战斗中,败下了阵来。xIap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