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以为,我是看不起司马兄弟才不愿意合作的?” “你们以为,那王稚远是吃素的?” “司马休之这些人,不过是纸上谈兵,和王稚远硬碰硬,没有任何的胜算,这样的浑水,我为什么要趟?” “他们本来也不是真心实意的推举我,不过是拿我当旗号罢了,既然他们自己要去干,那就让他们去好了。” “我这身上还有伤,好不容易致仕,享清闲还来不及哩!” 听罢此言,马 已经准备了一箩筐的众位小厮奴婢,也只得把话又咽了回去,硬生生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司马家太弱和王谧太强有什么区别吗? 这不是一回事吗? 老王:我说不是一回事,就不是一回事,你们说的,不算。 老实说来,究其 本,现在的王恭不过是怂了,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确实是事实。 他不是怕司马家的不能成事,而是太清楚王谧的实力,别人年富力强,又有北府重兵在手,这些人,除了可以给北伐大战造成一定影响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用处。 只要北府大军回援,他们就一点打胜仗的可能 都没有。 但是,麻烦也在于北伐。 现在大军都已经快要抵达预定地点了,再折返必定要耗费很多时间,这还不说,大军动辄变换方向,对士气也是极大的消耗。 再者说,北伐和平定内 那是一个 质吗? 北伐代表着荣耀,一旦成功,那也是一辈子都值得吹嘘的事,可要是跑来平定内 ,那还有什么好表功的呢? 这样做只会大大的牵扯王谧大军的实力,再说了,你当古代的军队和现代机动化摩托化的部队吗? 那是说调动就调动,大手一挥,兄弟们就能跟着一起走的吗? 他不能! 他真的不能! 于是,军队调动既然困难,那么也就给了司马尚之等一干人等搞事的机会。 而这样的事,不消说,王谧肯定也早就料到了。 “或许,他选择和老夫和解,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天渐渐的要黑下来了,黯淡的天 当中,似乎还有几片云朵,停留在太原王府的宅院之上。 这是要下雨了吗? 王恭不断翻腾的思绪当中,忽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王稚远那厮,端的是个狡猾多端的,绝对不能被他表面上的好声好气欺骗。 在这个方面,王恭可以说是相当有经验了。 宽宏大度? 不存在的! 大家都是耍手腕的人,怎么能够相信那什么人 本善的言论?如果官场上真的有那样的人的话,只能说是圣人的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百无一用。 大家都不是圣人,而圣人也注定无法在波云诡谲的官场上混得好,可你看看王谧。 短短一年之间,他从一个不问世事的闲散人员,一跃成为了朝堂之上一言九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完成了这样的跳跃,谁还能忽视他的能力? 他的手段,他的心 ? 王稚远既然能够率领大军北伐,那就说明,他是一定要打下来的,长安、洛 ,这些古都旧时的重镇,一个两个的,都要收归到自己的口袋里。 虽然对外战争他极有信心,但是,对于自己的后方,显然,王稚远也是 含忧虑。 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这些朝堂上的同僚,一个两个的,又不是傻瓜,更不是机器人,不可能事事都遵从王谧的要求,为了他的需求而行动。 区区一个王谧,控制不了他们。 相反,因为王谧的锋芒太过,年纪又太轻,这些人说不定还会反其道而行之。 明知道大军开拔最需要的就是后防安稳,我还就偏偏给你搞事,附送作 大礼包。 就要看你的笑话。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谧能怎么办? 他也只能是与王恭握手言和,短暂的,虚假的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保持到他能够把北伐大战打赢,之后王恭再去做什么,他都无所谓了,也不会惧怕。 这样说来,现在也是王恭搞事的好时机。如果王大人还有这样的心,那就应该立刻行动。 错过了,可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然而,就在刚才,王大人不是已经把前来劝说的司马休之给拒绝了吗? 那么斩钉截铁,那么坚决的。 要知道,老司马家的人本来就小心眼,特别的不通人情,也特别的自私自利。 现在说不定司马兄弟都已经把王大人恨上了。 即便是你和我联合,我还要找你八百个错处,更何况,你不但是不和我联合,还拒绝我。 还小看我,无视我,我岂能咽的下这口气? 我岂能不跳起来? 更不要说你现在还拒绝我,你王阿宁何德何能啊!你不过是给我老司马家效命的一条狗! 正是因为 悉司马家人都是个什么德 ,所以,王恭才没有给他们一点机会,连忙把他们打发走了。 对于司马家的人,那是宁可得罪也不能联合的。 与他们联合,到了最后你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也得不到一星半点的好处。 说不定还会被他们以各种理由 死。 就算老王现在的处境不太好吧,指不定哪天就招惹到了谁,这条老命就保不住了。 但是,他也不想被司马家的算计,丢了 命。 在多种死法当中,这个是最不能接受的。 实在丢人。 再者,前些 子,王稚远能够放下成见与他和好,这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信号了。 他也想倚仗王恭的力量,稳住朝局。 王恭呢,既然那一天答应了,还深情款款的握了手,那就要拿出点男人的气魄来。 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总不能前面还说要同心协力,给北伐提供支援,转过头来立刻就又变卦吧。 那样也太……不仗义了。 最关键的还在于,司马家的实力过于拉跨, 本就不是装备 良的北府兵的对手。 王谧也是个 贼的人。 虽然他现在已经算是摄政王一般的存在,理论上来说,整个大晋的兵马他都有权力调动。 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 他使用的还都是自己的嫡系北府兵,再加上和他一直协作良好的荆州一系的部队。 使用这些人,一个是以往配合就很密切,双方的忠诚度都很高,这在战场上是非常重要的。 你比如说掌握在司马尚之手里的扬州部队吧,那就是指望不上的,那种你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在后方里通外国的事情,都是可以干得出来的。 千万不要以为王恭是在危言耸听。 战争,尤其是多兵种协同作战,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信义。 没有这个,就是装备再 良的部队,那也是大不了胜仗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了。 你以为,琅琊王就那么大方吗? 在他的心里,真的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凡是大晋的士兵,凡是大晋的子民都能够得到相同的待遇,在他这里,一切事物都是一视同仁? 能做到吗? 有可能吗? 开什么玩笑! 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谓宽宏大量,那只是一种姿态,并不代表处理任何事情他都会采用这样的态度。 就比如,那些先进的装备,红衣大炮啦,火 啦,都只是北府兵和荆州兵内部才能使用的神器。 即便是它们威力无穷,如果能够给其他的部队也都装备上,整个晋军的实力就会大增,王谧也并没哟这样做。 第1139章 莫挨老子 是了。 那些为晋军平 了许多战斗力的神器,王谧还没有为其他的部队装备,这样做呢,既有私心,也有现实的情况限制。 整个大晋朝,虽然只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林林总总算起来,现在也是有几十万军人的规模。 要想吧所有的军队都武装到牙齿,这个年代的生产力 本就无法 足,老实说,王谧就是想给他们装备,他也无法做到。 本就供应不上。 为了能够北伐,王谧可是早几个月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就这样也只能是把北府兵这边的装备都搞好,而荆州兵那边,只能 给桓老爷子自己负责了。XiaP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