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乌桓人还有西方的羌人似乎只是占据了部分地盘,便没有再主动进军。 这也让须卜看清了局势。 乌桓人和羌人虽然是黄巾军的盟友,但是这两家,都不愿意和匈奴人发生大规模的 锋,从而损耗军力,存有保存实力的心理。 既然没有乌桓人和羌人的帮助,须卜便决定不再南逃。 而匈奴留在后方的斥候,禀报追击的军队只有一支黄巾军的骑军,只有两万余人时,更是坚定了须卜的决心。 出了朔方的地界,就是鲜卑人。 鲜卑人的地界注定是不能久留,虽然现在的鲜卑并没有之前檀石槐在位时那么的强盛,但是仍然不是匈奴可以击败的。 匈奴只能不断的向西方逃遁。 而向着西方远行,那么注定是一条不归之路,沿途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才能找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 甚至可能,全族死在往西方的逃亡的路上。 须卜刚刚登上匈奴单于的位置,匈奴部就遭受了几乎要灭族的危急,这也使得须卜的威信大失,匈奴各部皆是对其开始失去了信心。 甚至有传言,须卜是杀害前任单于羌渠的幕后凶手,因为他做出这些天怒人怨的事,上天降罪于他,而 神也不愿意再眷顾匈奴。 三月十六 ,须卜率领一干头人在青盐泽的湖畔祭祀匈奴的先祖。 随后七万余名匈奴的骑兵被须卜召集了起来,他们向着上天,向着 神一起祈祷,随后在须卜的带领下,向着东方开赴而去。 他们将会在青盐泽的东方, 战紧随而来的两万黄巾军。 青盐泽畔,十余万匈奴的老弱妇孺皆是目视着他们部族的勇士向东而去。 他们都知道这将是决定着匈奴命运的一战,甚至这个匈奴是否还会存续的一战。 古老的歌谣回 在青盐泽外,回 在匈奴人的营地之中。 伴随着连绵不绝的角号声,在那犹如雷霆般的马蹄声,七万余名匈奴的骑兵跟随着他们的单于,义无反顾的向着东方疾驰而去。 …… 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大量的游骑在上方游戈。 那是黄巾军的斥候骑兵。 土黄 的旌旗组成的长龙在草原上缓缓向着西北方行进而去。 许安骑乘在马上,他的脸上也沾 了尘土。 “多久了。” 许安偏头向着一旁的阎忠询问道。 “有十一天了。” 阎忠紧了紧身上的战袍。 本来许安考虑到阎忠年事已高,不想让阎忠跟随,但是阎忠执意要跟过来。 追击匈奴的胜负,所获得的战果,决定了黄巾军后面的发展。 若是黄巾军能赢的漂亮无比,那么乌桓人、凉州军,鲜卑人、在草原上都不敢再小瞧黄巾军。 而且黄巾军还可以收获大量的辎重,牲畜,人口。 许安皱了皱眉头,他还是低估了后勤的 力,这次追击损耗实在是太大了。 这十一 的消耗,远胜于内地作战一月的钱粮耗费,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 甚至若不是附近归附的匈奴部族也可以提供一些粮食给黄巾军,补给的 力会更大。 难怪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甚至耗费了几代人积累的钱财。 “报!!!” 就在许安和阎忠低声 谈时,一声大喊让许安瞬间抬起了头。 “前方二十里处,发现匈奴大军的踪迹!!!” 一名风尘仆仆的黄巾军斥候, 脸兴奋的纵马而来,大声的向着许安禀报着。 许安转头看向阎忠,两人的眼中皆是出现了欣喜的神 。 终于找到了! 许安抬头看向天空,此时才是辰时,还有很多的时间。 “通令全军,缓步前进,保存体力,准备 接大战!” 黄巾军的行军队列之中在收到发现匈奴人的踪迹消息后,瞬间响起了震天的呼声。 十一 ,整整十一 的时间,他们终于发现了匈奴人的主力。 …… 午时三刻。 黄巾军缓缓进入了匈奴人布置的战场。 南匈奴部依靠在一处土丘扎下了大营。 许安面 肃穆的看着审视着眼前匈奴人的营地。 匈奴人的营寨的规模,如同昔 下曲 城外那些汉军一般庞大。 浪花翻腾,入目之处,漫山遍野尽是那匈奴的骑兵,不可计其数。 但许安却没有一丝惧意。 匈奴骑兵在这里严阵以待。 这里是须卜骨都候选定的决战地点,南匈奴想在这里击退黄巾军。 想必须卜骨都候也是发现了凉州军和乌桓人没有止步的原因,知道只要击退了黄巾军的追击部队,就可以重新掌控部分的局势,解除现在的危局。 远方,匈奴的大阵。 人嘶马沸,无数的骑士来回的跑动,扬起阵阵尘土。 黑 旌旗汇聚在一起,披散的黑发 风飘扬,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片黑 云彩。 许安牵引着显目枣红马,站立在土黄 的大纛旗下。 军令已经下达。 无数的土黄 旌旗摇曳。 黄巾军的军阵有条不紊的慢慢向前铺开。 伴随着嘹亮的战鼓声,还有黄巾军独特的木哨音,黄巾军缓缓的步入了战场。 第三百一十九章 撑犁孤涂单于 黑衣玄甲的骁骑营在吕布等多名骑将的带领下越出军阵。 骁骑营轻而易举的将那些游戈在黄巾军外围的匈奴游骑,尽数驱逐了出去,为后续的黄巾军清理出了一片可以立足的场地。 黑 的大纛旗下,一众身穿铁甲的匈奴骑兵,簇拥着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须卜。 须卜牵引着跨下不安的黑 战马,冷眼看着不远处正在列阵的黄巾军。 南匈奴部的营地和黄巾军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障碍物,战鼓和哨音在黄巾军数里长的阵线上回响,清晰的传入了须卜的耳中。 须卜面 微沉,不由的握紧了战马的缰绳。 在太原郡时,他也曾经听过那尖锐的哨音。 就是那尖锐的声音,就是那刺耳的哨音,刺破了他带领匈奴入主并州的希望。 伴随着整齐的踏步声,身穿甲胄,手持盾戟的黄巾军甲士正源源不断的步入了战场。 黄巾军的队列在片刻之后,便已经完成了由纵队向横队的变化。 一辆辆怪异的战车被推至到了军阵的最外围,黄巾军 在旌旗和号鼓简单有序的指挥下,更多的黄巾军甲士排布好了军阵。 须卜的脸 也随着越发的 沉。 黄巾军的中军在短短的时间之中,已经排布好了严密的军阵。 在军阵的最外围第一道防线,是用战车组成的障碍。 而两翼的黄巾军骑兵也已是蓄势待发。 左军乃是黄巾军的白袍军,四千余名白袍军的骑兵,皆是身穿白裳、着素袍、头 白布,尽打素旗,望之如荼一般。 右军乃是黄巾军的骁骑营,七千余名骁骑营的骑兵,皆是身穿玄甲,着墨衣、头 黑巾,尽打黑旗,望之如墨一般。 中军无数土黄 的旌旗聚集在一起,大风吹过,带起无数猎猎的响动。 一万三千名黄巾军的步卒列阵而立,皆是头 黄巾,身着黄衣,尽打黄旗,望之如土一般。 白、黄、黑三 的军阵,倒映在在须卜的眼眸之中。 整齐的三 军阵对比着翠绿的草地,传递出强烈的视觉刺 ,在气势上体现出一种难以抗拒的 觉。 光照 在黄巾军的盔甲和兵刃,更是为黄巾军的军阵 上了数分肃杀之气。 整个阵线的黄巾军军卒皆是肃然 立,寂静无声。 须卜看着远处线列齐整,旌旗招展的黄巾军,面 彻底 沉了下去。 他想说几句话来鼓舞身旁的甲士,但当他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是默然无语。 饶是须卜征战多年,但眼前黄巾军的看起来却是如此强大,甚至让人难以生起与之抗衡的想法。 纵使隔着四五里的距离,但黄巾大军所散发出的肃杀之气仍是扑面而来。 须卜知道,连自己都 到了黄巾军带来的巨大 力,更不用提自己麾下普通的军卒所 到的 力了。 相比于当初在太原郡之战,并州这支黄巾军给他的 觉,又变强了很多,军容更是鼎盛。 须卜遥遥望向黄巾军中军那面土黄 的大纛,苦笑了一声。xIAPE.cOm |